科普知识:地球是怎样演化的?
[attach]6772[/attach][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22pt]科普知识:地球是怎样演化的?[/size][/font][size=2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size=10.5p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 [/color][/font][/size][/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2pt]从发现的化石的年龄算起,地球大约产生于[/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45[/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47[/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亿年以前。当时,太阳系中充满了各种宇宙来源的尘埃,大部分是宇宙形成初期产生的氢和氦原子,也有少量超新星爆发喷出的重元素。这些尘埃由于引力作用而聚集,形成许多个微行星,环绕着太阳运行。以后微行星之间互相撞击、合并,逐渐增大,历经上亿年的时间,生成像地球这样的大行星。在地球形成初期,一个相当大的行星撞击地球,抛出大量物质,其中的一部分形成月球。[/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2pt]在地球形成早期,由于宇宙尘埃集聚和微行星碰撞,地球是一个熔融状态的高温大火球,是真正的大地炼狱,在上亿年的时间内,陨石的不停撞击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使地球内部产生巨大的热量,形成地下炽热的岩浆和连续不断的火山爆发,并喷发气体。自地球内部喷出的水成为水蒸气漂浮于大气之中,早期大气中含有毒性很高的氰化物、甲醛、二氧化碳等,但只有很少的氧气。[/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2pt]到距今[/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44.4[/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44.1[/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亿年时地球表面开始冷却,到[/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39[/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亿年前地球表面开始形成薄薄的固体外壳。在这段时期,大大小小的陨石将地球外壳撞击成一个个坑洞,同时带来宇宙中年龄更老的恒星爆发所形成的外来物质。[/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size=4]来知天老师这里学知识了。问好老师,新周愉快 。[/size]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769&ptid=6520]1#[/url] [i]知天斋[/i] [/b]
[b]原始的地球到底是低温的还是高温的,科学家们也有不同的说法。从古老的地球起源学说出发,大多数人曾相信地球起初是一个熔融体,经过几十亿年的地质演化历程,至今地球仍保持着它的热量。现在研究的结果比较倾向于地球低温起源的学说。地球早期状态究竟是高温的还是低温的,目前还存在着争论。然而无论是高温起源说还是低温起源说,地球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热变冷的阶段。由于地球内部又含有热源,因此这种变冷过程是极其缓慢的,直到今天地球仍处于继续变冷的过程中。[/b]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778&ptid=6520]2#[/url] [i]彩彩[/i] [/b]
[size=4]来知天老师这里学知识了。问好老师,新周愉快 。[/size]
[size=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ze]
[size=4][/size]好长时间没看见彩彩的文字了,好像这世界失去了光亮,一切都变得暗淡了。
春天又来到了人间,于是五颜六色充满了我们的眼帘,彩彩的确是春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谢谢彩彩的问候与祝福!
友谊相握,与君共话天文。 来学习一下科普知识[img]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0639c5af7b979f07a.gif[/img] 谢谢知天教授[img]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1bda2f5431d160ee3.gif[/img]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5-5-19 23:11 编辑 [/i]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792&ptid=6520]5#[/url] [i]大海[/i] [/b]
来学习一下科普知识[img=24,24]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0639c5af7b979f07a.gif[/im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也是一颗天体,讲天文学往往也涉及到地学知识。
现在地学知识已经改为“地球科学”了。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关爱她、珍惜她。我们不但要关心她的昨天今天而且要关心她的明天和未来。上传这个帖子,希望人们能懂得一些地球发展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这样我们会更加热爱她,保护她,塑造她。
谢谢大海前来贺贴。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793&ptid=6520]6#[/url] [i]大海[/i] [/b]
[b]再次多谢大海总总!友谊相握![/b] 长知识了,来学习,地球是怎样演化的 地表的基本轮廓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大部分,即大陆和大洋盆地。大陆是地球表面上的高地,大洋盆地是相对低洼的区域,它为巨量的海水所充填。大陆和大洋盆地共同构成了地球岩石圈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岩石圈的演化问题,也就是大陆和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问题。有关地球内部的结构请参见地球各圈层结构一节。
现在,绝大部分地球科学家都确认大陆漂移现象,并一致认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结构分布和变化与大陆漂移运动直接相关。比较坚硬的地球岩石圈板块作为一个单元在其之下的地球软流圈上运动;由于岩石圈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大陆漂移,并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地球岩石圈可分为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总体上,前者的厚度是后者的一半,其中大洋岩石圈厚度很不均匀,最厚处可达80公里。 大部分大型的地球板块由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组成,但面积巨大的太平洋板块由单一的大洋岩石圈构成。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整个地球面积的30%,其中约70%的陆地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位于近赤道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这很可能与地球自转引起的大陆岩块的离极运动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在大陆附近的大陆壳岛屿几乎全部位于大陆的东海岸一侧,个别一些大陆东部边缘,则被一连串的大陆壳岛屿构成的花彩状岛群所环绕,形成了显著的向东凸出的岛弧。这种全球大陆壳岛屿的分布特征,可以用岩石圈板块的普遍向西运动和边缘海底的扩张理论来加以解释。长期以来,人们就注意到地表上的某些大陆构造能够拼合在一起,这就好像是一个拼板玩具,特别是非洲的西海岸与南美洲的东海岸之间的吻合性最为明显。这种现象可以用大陆岩石圈的直接破裂和大陆岩块体的长期漂移得到解释。这就是我们后面将要介绍的关于杜托特提出的现今的大陆是由北半球的劳亚古陆和南极洲附近的冈瓦纳古陆的破裂后漂移形成的。 1966年,梅纳德(H. W. Menard)等汇集了当时所有的有关海洋深度的探测资料,再度进行了世界海洋深度的统计,得到全球陆地在海平面以上的平均高程为0.875公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公里。大陆和大洋之间存在为海水所淹没的数拾公里宽的边缘地带,这个地带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两者共占地球表面积的10.9%。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差异非常明显,大陆地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花岗岩质,而大洋盆地下的岩石主要是由玄武岩或辉长岩构成。因此,整个地壳又可以分为大陆硅铝壳和大洋硅镁壳两大类型。
有关大陆的起源问题,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杜托特(A. L. Du Toit)于1937年在他的《我们漂移的大陆》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上曾存在两个原始大陆的模式。如果这个模式成立,那么这两个原始大陆分别被称为劳亚古陆(Lanrasia)和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这实际上就象以前魏格纳等人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大陆只拼合为一个古大陆。杜托特认为,两个原始大陆原来是在靠近地球两极处形成的,其中劳亚古陆在北,冈瓦纳古陆在南,在它们形成以后,便逐渐发生破裂,并漂移到今天大陆块体的位置。 早在19世纪末,地质家学休斯(E. Suess)已认识到地球南半球各大陆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并将其合并成一个古大陆进行研究,并称其为冈瓦纳古陆,这个名称源于印度东中部的一个标准地层区名称(Gondwana)。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均形成于相同的地质年代,岩层中都存在同种的植物化石,被称为冈瓦纳岩石。杜托特用以证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和漂移的主要证据,是来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方面。根据三十多年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有力地证明冈瓦纳古陆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 劳亚古陆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结合体,这些陆块即使在现在还没有离散得很远。劳亚古陆有着很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它主要由几个古老的陆块合并而成,其中包括古北美陆块、古欧洲陆块、古西伯利亚陆块和古中国陆块。在晚古生代(距今约3亿年前)这些古陆块逐步靠扰并碰撞,大致在石炭纪早中期至二叠纪(即2亿至2亿7千万年前)才逐步闭合。古地质、古气候和古生物资料表明,劳亚古陆在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中、低纬度带。在中生代以后(即最近的1-2亿年间)劳亚大陆又逐步破裂解体,从而导致北大西洋扩张形成。研究表明,全球新的造山地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破裂和漂移的构造结果。在这过程中,大陆岩块的不均匀向西运动和离极运动的规律十分明显。总的看来,劳亚古陆曾位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带,冈瓦纳古陆则曾一度位于南半球的南极附近;这两个大陆之间由被称为古地中海(也称为特提斯地槽)的区域所分隔开。 在杜托特(1937年)提出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之前,魏格纳(A.L.Wegener)早在1912年曾提出了地球上曾只有一个原始大陆存在的理论,称为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它是在石炭纪时期(距今约2.2亿-2.7亿年前)形成的。魏格纳把联合古陆作为他描述大陆漂移的出发点。然而根据人们现在的认识,魏格纳所提出的联合古陆决不是一个原始的大陆。虽然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联合古陆观点,但他们所作出的古大陆复原图与魏格纳所提出的复原图相比,已存在很大的差别,相反倒有些接近杜托特的两个古大陆分布的理论。 在杜托特(1937年)提出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之前,魏格纳(A.L.Wegener)早在1912年曾提出了地球上曾只有一个原始大陆存在的理论,称为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它是在石炭纪时期(距今约2.2亿-2.7亿年前)形成的。魏格纳把联合古陆作为他描述大陆漂移的出发点。然而根据人们现在的认识,魏格纳所提出的联合古陆决不是一个原始的大陆。虽然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联合古陆观点,但他们所作出的古大陆复原图与魏格纳所提出的复原图相比,已存在很大的差别,相反倒有些接近杜托特的两个古大陆分布的理论。 最近2亿年以来的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已得到了确切证明和广泛的承认。然而有人推测,板块运动很可能早在3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大陆之间曾屡次碰撞和拼合,以及反复破裂和分离。大陆岩块的多次碰撞形成了褶皱山脉,并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大陆,而由大洋底扩张形成新的大洋盆地。因此,要准确复原出大陆在2亿多年前所谓的"漂移前的漂移"是十分困难的。地球的年龄已有46亿年历史,目前已经知道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37亿年,并且分布的面积相当小。这样,从46亿年到37亿年间,约有9亿年的间隔完全缺失地质资料。此外,地球上25亿年前的地质记录也非常有限,这对研究地球早期的历史状况带来不少困难,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地球早期历史的统一的 自从有了科学的考察后,对地球的变化才有了更多了解,但以前的情况也是在推理中获得。 学习知天老师带来的科普知识,长知识了。[img]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1bda2f5431d160ee3.gif[/img][img]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1bda2f5431d160ee3.gif[/img]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07&ptid=6520]9#[/url] [i]黛儿[/i] [/b]
长知识了,来学习,地球是怎样演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黛儿老朋友晚上好!非常高兴地看到黛儿在这里赐言,共聊我们栖居的地球!
黛儿很虚心,应该向黛儿多多学习。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08&ptid=6520]10#[/url] [i]黛儿[/i] [/b]
地表的基本轮廓可以明显地分为两大部分,即大陆和大洋盆地。大陆是地球表面上的高地,大洋盆地是相对低洼的区域,它为巨量的海水所充填。大陆和大洋盆地共同构成了地球岩石圈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岩石圈的演化问题,也就是大陆和大洋盆地的构造演化问题。有关地球内部的结构请参见地球各圈层结构一节。
现在,绝大部分地球科学家都确认大陆漂移现象,并一致认为地球上海洋与陆地的结构分布和变化与大陆漂移运动直接相关。比较坚硬的地球岩石圈板块作为一个单元在其之下的地球软流圈上运动;由于岩石圈板块的相对运动,导致了大陆漂移,并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地球岩石圈可分为大洋岩石圈和大陆岩石圈,总体上,前者的厚度是后者的一半,其中大洋岩石圈厚度很不均匀,最厚处可达80公里。
——————————————————————————————————————————————————————————————————————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2pt]非常喜欢和黛儿文字笔谈,因为黛儿的专业回答使我惬意,这样的回复才真是“门当户对”针对帖子的回答,我非常希望这样的文字沟通能够发扬并传播开来,于我于更多的读者都会大有裨益,又因为她是科学的真知识。[/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第一个问题说的是地壳。地壳指从地表到莫霍面之间的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前者平均厚度约[/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33[/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60[/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70[/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千米(如青藏高原);后者平均厚度约[/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6[/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千米,大西洋和印度洋为[/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15[/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千米,太平洋厚度最小,只有[/size][/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千米。[/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color=#000000]2[/color][/font][/size][font=宋体][size=12pt][color=#000000]、地壳是怎样形成的呢?[/color][color=#333333]地球在诞生的时候并没有地壳,由于当时离太阳比现在近得多,整个地球被太阳的高热光线照射而处于熔融状态,后来由于在绕太阳公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地球逐渐远离太阳,地球表面逐渐降温并开始凝固,加上各种天外来物降落在地球表面逐渐衍变成现在的地壳。正因为地壳是这样形成的,所以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地壳是漂浮在地幔上,才有了现在的各种地壳运动。[/color][/size][/font][color=#333333][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333333][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size][/color][color=#333333][font=宋体][size=12pt]、第三个问题涉及到现代大地构造理论。主要有三种学说: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你这里说的是德国青年学者魏格纳[/size][/font][/color][color=#333333][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1912[/font][/size][/color][color=#333333][font=宋体][size=12pt]年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size][/font][/color][color=#333333][size=12pt][/size][/color][/p]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10&ptid=6520]12#[/url] [i]黛儿[/i] [/b]
1966年,梅纳德(H. W. Menard)等汇集了当时所有的有关海洋深度的探测资料,再度进行了世界海洋深度的统计,得到全球陆地在海平面以上的平均高程为0.875公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公里。大陆和大洋之间存在为海水所淹没的数拾公里宽的边缘地带,这个地带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两者共占地球表面积的10.9%。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差异非常明显,大陆地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花岗岩质,而大洋盆地下的岩石主要是由玄武岩或辉长岩构成。因此,整个地壳又可以分为大陆硅铝壳和大洋硅镁壳两大类型。
有关大陆的起源问题,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家杜托特(A. L. Du Toit)于1937年在他的《我们漂移的大陆》一书中提出了地球上曾存在两个原始大陆的模式。如果这个模式成立,那么这两个原始大陆分别被称为劳亚古陆(Lanrasia)和冈瓦纳古陆(Gondwanaland);这实际上就象以前魏格纳等人所主张的那样,把全球大陆只拼合为一个古大陆。杜托特认为,两个原始大陆原来是在靠近地球两极处形成的,其中劳亚古陆在北,冈瓦纳古陆在南,在它们形成以后,便逐渐发生破裂,并漂移到今天大陆块体的位置。
——————————————————————————————————————————————————————————————————————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p=30, 2, left][color=#000000][font=宋体][size=12pt]梅纳德学说对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是一个很有利的支持![/size][/font][size=12pt][/size][/color][/p][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font=宋体][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font]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11&ptid=6520]13#[/url] [i]黛儿[/i] [/b]
早在19世纪末,地质家学休斯(E. Suess)已认识到地球南半球各大陆的地质构造非常相似,并将其合并成一个古大陆进行研究,并称其为冈瓦纳古陆,这个名称源于印度东中部的一个标准地层区名称(Gondwana)。冈瓦纳古陆包括现今的南美洲、非洲、马达加斯加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南极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它们均形成于相同的地质年代,岩层中都存在同种的植物化石,被称为冈瓦纳岩石。杜托特用以证明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存在和漂移的主要证据,是来自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气候学方面。根据三十多年中积累起来的资料,有力地证明冈瓦纳古陆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
——————————————————————————————————————————————————————————————————————
黛儿回答得太专业了,我从中学习了很多。
杜托特的确也曾经出版了一本书——《我们漂移的大陆》,书中也提出了地球上曾经存在两个原始大陆的模型,即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模式。 [i=s] 本帖最后由 知天斋 于 2015-5-19 22:54 编辑 [/i]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12&ptid=6520]14#[/url] [i]黛儿[/i] [/b]
劳亚古陆是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结合体,这些陆块即使在现在还没有离散得很远。劳亚古陆有着很复杂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它主要由几个古老的陆块合并而成,其中包括古北美陆块、古欧洲陆块、古西伯利亚陆块和古中国陆块。在晚古生代(距今约3亿年前)这些古陆块逐步靠扰并碰撞,大致在石炭纪早中期至二叠纪(即2亿至2亿7千万年前)才逐步闭合。古地质、古气候和古生物资料表明,劳亚古陆在石炭~二叠纪时期位于中、低纬度带。在中生代以后(即最近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13&ptid=6520]15#[/url] [i]黛儿[/i] [/b]
在杜托特(1937年)提出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理论之前,魏格纳(A.L.Wegener)早在1912年曾提出了地球上曾只有一个原始大陆存在的理论,称为联合古陆。魏格纳认为,它是在石炭纪时期(距今约2.2亿-2.7亿年前)形成的。魏格纳把联合古陆作为他描述大陆漂移的出发点。然而根据人们现在的认识,魏格纳所提出的联合古陆决不是一个原始的大陆。虽然仍有很大一部分人赞同联合古陆观点,但他们所作出的古大陆复原图与魏格纳所提出的复原图相比,已存在很大的差别,相反倒有些接近杜托特的两个古大陆分布的理论。
——————————————————————————————————————————————————————————————————--------
石炭纪处于古生代的中期,这个时期的地球的确受“海西运动”和“华力西运动”的影响很大。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啊!后来者的杜托特的确高魏格纳一筹。科学史上就是这样,科学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诸如爱因斯坦胜过牛顿,荣格胜过弗洛伊德也是这个道理。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15&ptid=6520]17#[/url] [i]黛儿[/i] [/b]
最近2亿年以来的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已得到了确切证明和广泛的承认。然而有人推测,板块运动很可能早在30亿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不同地质时期的板块运动速度是不同的,大陆之间曾屡次碰撞和拼合,以及反复破裂和分离。大陆岩块的多次碰撞形成了褶皱山脉,并连接在一起形成新的大陆,而由大洋底扩张形成新的大洋盆地。因此,要准确复原出大陆在2亿多年前所谓的"漂移前的漂移"是十分困难的。地球的年龄已有46亿年历史,目前已经知道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年龄为37亿年,并且分布的面积相当小。这样,从46亿年到37亿年间,约有9亿年的间隔完全缺失地质资料。此外,地球上25亿年前的地质记录也非常有限,这对研究地球早期的历史状况带来不少困难,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地球早期历史的统一的
————————————————————————————————————————————————————————————————————-----
科学往往从假说开始,提出假说后需要用大量的证据使之成立,找到了证据再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等,就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如果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假说就失败,需要重新创立新假说,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黛儿以上的留言,胜过读几篇科学的论文,感谢黛儿,黛儿辛苦了!!!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38&ptid=6520]18#[/url] [i]海上浮云[/i] [/b]
自从有了科学的考察后,对地球的变化才有了更多了解,但以前的情况也是在推理中获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科学确如浮云说的这样,需要观察考察,搜寻大量的实物资料,地球科学需要很多化石资料,从而推断历史的过去,当然也有很多的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同位素年龄法。 [b]回复 [url=http://haitian.six168.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103860&ptid=6520]19#[/url] [i]一瓣馨香[/i] [/b]
学习知天老师带来的科普知识,长知识了。[img=24,24]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1bda2f5431d160ee3.gif[/img][img=24,24]http://haitian.six168.com/attachments/month_1401/1401081111bda2f5431d160ee3.gif[/img]
————————————————————————————————————————
庄严地感谢美女馨香前来贺贴!希望多多参与,提出宝贵见解和意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