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相思·秋怨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词是由南唐后主李煜所写。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她怀着焦迫不安的心情,不时地企足遥望,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可是,进入视野的除了重重叠叠的山岭峰峦外,还有的就是辽阔高远的青冥和天际处的迷离烟水了。
 “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
 ,“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
 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
 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她想: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
 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
 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
 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
 上面对词的释义来自百度搜索。
 |